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主动健康、科技赋能:2025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发展大会老年疾病防治及康复技术分会举行


时间:2025-10-09 19:28:29  来源:  作者: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设立老年疾病防治及康复技术分会,以蒲慕明院士、侯凡凡院士、王以政院士为代表的参会专家聚焦“主动健康、科技赋能”关键议题,提出“建立连接医疗机构、家庭和社区、照护人员和老年人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老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为健康老龄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过去十年,我国60岁以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6%上升到2024年的22%。2015年,每100名劳动力人口要抚养14名老年人;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36。文献数据显示,35%到55%的老年人尚未获得其所需的辅助技术。


近年来,老年疾病防治及康复技术领域以“确保老年人群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为核心任务,致力于延长老年人的健康期、缩短带病期和失能期、减少因病致残。通过健康促进、疾病诊治和康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经济的干预手段,帮助老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是“健康老龄化”战略的核心议题。在基础研究领域,对衰老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加全面;在产品开发领域,早期筛查、功能评估和康复辅助产品不断涌现;在临床诊疗领域,突破专科界限的联合诊治和用药实践持续涌现;在示范应用领域,覆盖大范围人群的救治和服务体系加速完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健康服务处李雪婷处长在致辞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推动协同创新、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并重的总体原则。


学术报告交流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院士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为主题,介绍了介观全脑图谱计划 (小鼠、猕猴、人类)、脑健康普查计划,提出脑疾病神经调控治疗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用于研发治疗手段临床前研究,同时关注疾病表征的调控、物理调控手段参数的系统性研究、调控时机及个性化神经调控。


中国科学院侯凡凡院士以《数智技术赋能慢性肾脏病精准防治》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全周期、综合性管理对于改善生命质量的意义,需要病人的主动参与,与临床医生一道努力。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组建跨学科团队,通过多模态数据预测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精准诊断的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唐毅教授以《认知数字疗法的现状与展望》为主题,从评估、干预、管理、现状、挑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认知数字疗法应紧密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为认知功能障碍人群提供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和管理手段。


北京医院科研处处长张鹏俊教授以《从报告到行动:激发中国老年临床研究创新活力》为主题对《中国老年临床研究发展报告》进行解读,该报告旨在了解老年医学研究现状与趋势、识别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挑战、提出老年医学研究和发展方向、改进老年诊疗与健康服务,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总结老年医学临床研究进展的权威性成果为学科建设、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方向指引。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教授聚焦《健康老龄化的应对和思考》,结合研究成果,包括研发中国老年人衰弱快速筛查量表、开发生物学年龄算法用于评估衰老、建立老年衰弱患者综合干预技术、开展老年衰弱的科普推广与示范应用、建设与应用衰弱综合评估智慧医疗平台等来应对健康老龄化,提出未来应关注有生活质量的生命延续,有治未病的智慧,充分利用智能健康设备及健康服务智能体,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以《泛血管疾病的管理进展:关注动脉斑块》为主题,从泛血管疾病的流行、斑块的筛查、高危斑块的识别进行阐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有利于心脑血管危险分层的优化,高危斑块是发生急性缺血事件的病理基础,腔内影像技术有助于斑块的检出和定性,斑块的管理需注重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其中LDL-C达标是重要途径。


复旦大学医学科研数据中心主任吴飞珍研究员以《基于AI的超高通量小分子化合物筛选》为主题,聚焦如何快速发现具有成药潜力的小分子,充分组合利用各种小分子筛选软件,提出基于多种程序构建超高通量小分子化合物筛选、验证和优化流程。


山西省眼科医院药剂科主任王峻峰教授讲授《以雷珠单抗为例,看生物类似药的安全性问题》,从中国生物类似药的诞生和发展、美国生物类似药可互换性的考量要点、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安全性分析分别进行阐述,提出药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Copyright © 比乐心理医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滇ICP备11111111号